小米固态电池专利曝光:聚合物电解质技术突破,续航或超1200公里
2025年6月30日,小米汽车公布的固态电池专利引发行业震动。这项采用聚合物电解质技术的创新方案,有望解决固态电池量产难题,为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带来颠覆性升级。
技术突破:塑料变身导电体
小米专利显示,其固态电池以聚氧化乙烯(PEO)与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锂(LiTFSI)按7:3比例混合,通过“电极挖槽+电解质灌注”工艺,在电极内部构建三维锂离子传输通道。实验室测试表明,该电池室温电导率达10⁻³ S/cm,接近传统液态电池水平,且循环寿命突破800次(容量保持率>80%)。
量产挑战:成本与工艺并行突破
尽管技术参数亮眼,但小米仍需克服两大难题:一是PEO材料成本较电解液高40%,需通过规模化生产降本;二是圆柱电芯卷绕工艺良品率仅75%,低于方形电芯的92%。对此,小米汽车电池团队负责人表示,已与复旦大学共建联合实验室,计划在2026年实现电芯成本下降至0.6元/Wh,达到行业平均水平。
市场前景:高端车型先行落地
据知情人士透露,小米首款搭载固态电池的车型或为2027年发布的旗舰轿车,续航里程预计达1200公里,支持10分钟充电900公里。这一性能指标将超越国内多数液态电池车型,为小米在40万元以上市场建立技术壁垒。